永利集团最美一線教職工主要事迹材料(阮志軍)
阮志軍,男,湖北紅安人,中共黨員,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1987年6月出生,博士研究生學曆。湖北省楚天學者計劃“楚天學子”,永利集团“明珠學者”第一層次人才計劃入選者。2007年9月至2011年6月于永利集团化學專業學習,獲理學學士學位;2011年9月至2016年6月于武漢大學有機化學專業碩博連讀,獲理學博士學位。2016年6月進入永利集团,從事有機化學學科的教學與科研工作,現任永利集团化學系黨支部書記、化學系副主任。在工作生活中,時刻以優秀共産黨員的标準嚴格要求自己,熱愛黨的教育事業,全面履行教師職責。兢兢業業,銳意進取,以實際行動起到先鋒作用。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理念,不斷提高師德修養和業務能力,為學校發展做貢獻。
一、加強政治學習,提高黨性修養。
認真學習領悟習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在思想上始終與黨保持一緻。積極參與學校、學院舉行的各項學習活動。向先進人物事迹學習,不斷追求上進,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覺悟。作為支部書記,帶頭學習,認真對待每一次民主生活會,力争做到每次都有所提高。教學和日常生活中,不僅注重知識的傳授,更注重學生價值觀的塑造。通過正面積極事例的引導,鼓勵學生樹立遠大目标,并為之不懈努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确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工作中,尊重領導,尊重長輩,團結同事。積極承擔院系公共事務,吃苦在前,樂于奉獻。2017年度和2018年度工作考核和教師崗位職責考核均被評為為優秀,2018年6月被評為“優秀共産黨員”,2019年6月被評為“優秀黨支部書記”。
二、教書育人,助力學生成才。
作為教師,牢記教書育人的本職使命。主講《有機化學》、《有機化學實驗》等多門課程。認真查閱資料,精心備課,挖掘各知識點的内在聯系,建立知識網絡,力争在有限的課堂中,系統、高效地将知識與學習方法傳授給學生。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作用,積極開展師生互動,着重培養學生的學習思維能力。注重教學内容與學科前沿發展相結合,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相應的知識點和教學内容中,既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又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科研熱情。
教堂教學之外,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系統的科學研究能力。對學生進行各類競賽培訓,2017年作為主教練指導劉世傑等多名同學在湖北省第六屆大學生化學實驗競賽中獲二等獎;同年,指導王傑、鄧春麗在湖北省第十屆大學生化學(化工)學術創新成果報告會中分别獲二、三等獎。2018年指導王月賢等多名同學在湖北省第十一屆大學生化學(化工)學術創新成果報告會中獲一等獎1項、三等獎2項。2019年指導梁子欽、張敏在湖北省第十二屆大學生化學(化工)學術創新成果報告會中獲三等獎2項。指導本科生從事科研助手工作,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了全面提高。指導單元戎同學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二區期刊Dyes and Pigments上發表科研論文一篇,并成功獲得出國留學機會。指導梁子欽等多名本科生發表SCI論文多篇,在研究生面試環節中,過硬的科研能力獲得了老師們的青睐。獲評2017年度教學質量優秀獎“優秀指導教師獎”。
三、刻苦鑽研,勇攀科學高峰
始終把做好學問放在首位,教學相長,必須做到教學與科研并重。教學之外,全身心的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努力鑽研,勇攀高峰。積極申報各級各類科研項目。工作三年來,以主持人身份獲批“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湖北省教育廳科研基金”各1項。2017年入選首屆“明珠學者”第一層次人才計劃,獲批2018年度湖北省楚天學者計劃“楚天學子”。
在科研工作開展中,立足已有的平台,充分利用校内外資源,取得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成果。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的獲得是“苦幹”出來的,充分利用寒暑假的黃金時間從事科研工作。每年暑假,頂着炎熱,手把手的帶着科研助手至少工作一個月。再利用寒假整理數據、寫作論文,在春節期間也不曾松懈。記憶猶新的是2018年正月初二晚上完成論文的寫作投稿,并于一個月後被SCI二區期刊Dyes and Pigments接收發表的喜悅。平時的教學時間,利用周末帶領學生努力工作,在科研成果産出的關鍵時期,獨自一人或者帶領着學生經常工作到晚上十點半以後,多次被鎖在實驗樓内。進校工作三年以來,以第一/通訊作者身份發表SCI論文5篇,其中SCI一區論文2篇;共發表SCI/EI論文10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2項。2018年以第一兼通訊作者身份在SCI一區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上發表的論文已被它引超過二十次,被Web of Science遴選為該領域的ESI高被引論文,引起了相關學者的廣泛關注。2017年度被學校評為“科研工作先進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