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工作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疫情戰”中,健康的體魄和健康的心理缺一不可

  • 發布者:永利集团辦公室
  • 發布時間:2020-04-08


疫情當前,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争中,我們既需要健康的體魄也需要健康的心理。

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引發的疫情形式依然嚴峻,全國上下萬衆一心共同抗擊疫情的同時,部分民衆也出現焦慮、擔憂甚至恐慌的情緒

對此,我們該如何正确疏導及應對?疫情對公衆闡述的心理影響一般表現為:恐慌、焦慮、抑郁以及心理導緻行為異常表現等,具體為:

第一:焦慮


表現為緊張和擔憂。感覺忐忑不安、心神不甯,導緻飯吃不香、覺睡不好,不斷關注疫情新聞,擔心未來有一天自己和家人會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情緒變得不穩定,容易發脾氣,怨天尤人,甚至出現血壓升高、心跳加快、出汗、口幹等神經功能紊亂的表現,這類人群發生率最高。


第二:恐慌


表現為恐懼和害怕。害怕自己被新型冠狀病毒包圍着,聽到或看到各類新聞媒體的報道會心驚肉跳,高度緊張,不敢出門,甚至在家裡也要戴口罩和手套,害怕被傳染;有些有低熱或輕微咳嗽者,不敢去醫院,害怕被留下,即使沒有去過疫區或接觸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有些有軀體疾病或心理疾病的患者由于恐慌導緻病情加重,感覺自己快要不行;有些懷疑自己得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反複求助熱線或到醫院就診,要求确診或隔離。



第三:抑郁


表現為悲觀和絕望。針對媒體報道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确診人數和死亡人數不斷上升,會覺得這就是絕症,看不到希望;尤其世界衛生組織宣布此次疫情被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後,變得更加悲觀,感覺世界末日就要到來,易哭泣、覺得活着沒有意思,食欲不振或暴食,沒有任何愉悅感,為自己活着而感自責,本能欲望下降。


第四:行為異常


表現為行為過度或不足。為了預防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嚴重後果,不斷關注手機,不斷刷屏,害怕錯過任何一個相關消息,哪怕吃飯和睡覺時也不放棄;反複洗手,哪怕手洗破了;不敢出門,即便家裡食物短缺的很厲害;在家裡,不敢講話,也不希望家人講話,擔心飛沫傳播病毒,為此感到痛苦。


針對以上心理現象,應對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做好個人防護,具體包括:

1)學習相關知識,推薦國家衛生健康委疾病預防控制局組織編寫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公衆防護指南》或者官方媒介宣傳的相關防護知識;

2)不聚會,盡可能待在家裡;

3)外出時要戴好口罩,注意與他人保持距離,減少接觸;

4)回家要先洗手再和家人接觸;

5)保持正常作息規律,合理飲食;

6)适當運動,提升自身免疫力;

7)出現輕微症狀如咳嗽、低熱等,不要恐慌,很可能隻是普通感冒,或僅僅隻是緊張引起的軀體化症狀;如有感染風險者(有接觸感染者或疫區經過史)要自我隔離,及早就診)。

2、調整心态,具體包括:

1)保持平常心,情緒波動是人的自然現象;

2)緊張焦慮等心理反應是疫情引起的正常人群的正常反應,不必過分在意;

3)尋找讀書、聽音樂等适合自身的愛好充實自己,分散注意力;與親朋好友相互支持,正向互動。

3、主動應對負面情緒,具體包括:

1)相信政府,相信科學,相信醫生;

2)控制使用手機和看電視時間,适當“隔離”新型冠狀病毒相關的過載網絡信息;

3)接納自己的負面情緒,陪伴自己并與自己對話;

4)參照網絡上的“防松訓練”、“放松冥想”、“呼吸防松”等方法自我調節;

5)出現失眠、焦慮、抑郁、控制不住的洗手等情況,建議尋求正規的心理援助(全國各地的免費心理援助熱線和醫療機構心理門診等);

6)如果出現咳嗽、發熱等症狀建議到醫院進行診治。




3044am永利(集团)官方网站-Official Platform 版權所有

地址:湖北省黃岡開發區新港二路146号
電話:0713-8833611 E-mail:huaxue@hg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