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工作

清明時節雨紛紛,願另一世界的你們一切安好

  • 發布者:永利集团辦公室
  • 發布時間:2020-04-04


清明節(别稱:踏青節,英文名:Tomb-Sweeping Day)是中國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日期一般在公曆45日。

國人自古就有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禮俗觀念,因此在清明時節逐漸形成春祭的傳統。每年一到清明節,很多地方都會以不同的形式,舉行各式各樣的紀念活動來緬懷革命先輩,紀念戰鬥英雄。民間有踏青郊遊、掃墓祭祖等風俗。

    踏青

踏青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中國民間長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習慣。中國的踏青習俗由來已久,遠在先秦時已形成。據《晉書》記載:每年春天,人們都要結伴到郊外遊春賞景,至唐宋尤盛。據《舊唐書》記載:“大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可見,踏青春遊的習俗早已流行。到了宋代,踏青之風盛行。

    掃墓祭祀

 “祭祀”即是悼念先人之節,是和祭祀天神、地神的節日相對而言的。清明祭祀的參與者是全體國民,上至君王大臣,下至平頭百姓,都要在這一節日祭拜先人。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

作為祭祀,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達祭祀者的孝道和對先人的思念之情。清明節屬于祭祀節而通常不被冠以鬼節之名,就在于它重在表達孝思親情。清明祭祀在清明前後,各地有所差異。清明祭祀按祭祀場所的不同可分為墓祭、祠堂祭。以墓祭最為普遍,清明祭祀的特色就是墓祭,清明祭祀被稱為掃墓,主要是由于采取墓祭方式。

清明祭祀的方式或項目各地有所不同,常見的做法有兩部分内容組成:一是整修墳墓,二是挂燒紙錢、供奉祭品。掃墓時首先整修墳墓,其做法主要是清除雜草,培添新土。這種行為一方面可以表達祭祀者對先人的孝敬和關懷,另一方面,在古人的信仰裡,祖先的墳墓和子孫後代的興衰福禍有莫大的關系,所以培墓是不可輕忽的一項祭奠内容。《清通禮》把修整墳墓解釋為“掃墓”名稱的來由:“歲,寒食及霜降節,拜掃圹茔,屆期素服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樹,剪除荊草,故稱掃墓。”


    三月的過去時,四月的現在時。國内疫情漸漸好轉,部分地區也已陸陸續續步入複工複學的正軌。

今天,是一個特别的日子,國務院發布公告, 于今日(44日)舉行全國性哀悼活動,為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争犧牲的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全國和駐外使領館下半旗志哀,全國停止公衆娛樂活動,從今日10時起,全國人民默哀3分鐘,汽車、火車、艦船鳴笛,防空警報鳴響。

疫情,伴随着感動、歡笑,也伴随着悲痛。疫情帶走了許多鮮活的生命,他們是醫生,是護士,是幹部,是警察......他們在人民最需要的時刻挺身而出,甚至奉獻了生命;他們是病人,病毒雖可怕,但他們不畏懼。他們,會被全國人民所銘記,願他們在另一個世界一切安好!



3044am永利(集团)官方网站-Official Platform 版權所有

地址:湖北省黃岡開發區新港二路146号
電話:0713-8833611 E-mail:huaxue@hgnu.edu.cn